关于“碧沙岗北伐战争纪念馆”的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4年12月3号下午

考察地点:郑州市碧沙岗公园

考察对象: 北伐战争烈士纪念馆

调查方法: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北伐战争的艰苦历程及意义

 考察人:刘贝贝   阮华杰   屈士启   吴贺松   吴军伟   肖远杰

 

 

前言:本学期学习了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了解了中国近代的一些发展过程。我们小组决定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碧沙岗公园的北伐烈士陵园进行调察,深入体会一下关于北伐战争的艰辛历程。缅怀革命先烈,更深入的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阀林立,各自为政,中原大地,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实现国家的统一,位于广东的中华民国革命政府于1926年7月9日誓师北伐。随着中国国民党北伐运动的推进以及成功,中国反帝国主义爱国民族运动空前高涨,收回租界、收回教育主权、反西洋、反基督宗教和反帝国主义势力的运动如火如荼,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关键字:碧沙岗公园   北伐战争纪念馆   北伐战争的经过及意义

正文

1)碧沙岗介绍:

郑州碧沙岗公园,老郑州人称之为“老冯义地”。,为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冯玉祥,为纪念近两年征战中殉难的官兵,他拨款13万元,命令当时任冯部交通司令的许骧云在郑州建一英烈祠,以表对阵亡将士之志。  这个地方原来是一片叫白沙岗的荒地,陵园建成改名碧沙岗。他还亲笔提名“碧沙岗”,并以石雕刻、嵌在北门之上。陵园内还修三民主义纪念亭,并立有碧血丹心纪念碑。陵园中部设祠堂,名“昭忠祠”。站在雄壮的北伐阵亡将士纪念 看着壁画上将士们英勇的冲锋姿态,不禁让人忆起那段宏伟的历史。

2)北伐的背景及过程  

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

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共产党员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分别担任二、三、四、六军的党代表。参加北伐军各级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还有陈毅、陈赓、蒋先云、张际春、包惠僧、叶挺、周士第等。7月12日至18日,共产党为了讨论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上海召开了四届中央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

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在西路主攻方向上,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主力同第八军会合后,在7月11日胜利进入长沙;8月22日,占领岳州;随后又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击溃吴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汉;9月6日、7日第八军主力占领了汉阳、汉口;10月10日,第四军主力和第八军一部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一些关键性的战役,如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北伐军中路部队进展缓慢,蒋介石的嫡系一军一师在南昌附近屡遭挫折,溃不成军,不得不向武汉求援。第四军、第七军先后转入江西,于11月初在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终于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在东路福建战场,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一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于12月中旬进占福州。在北伐军攻占汉阳、汉口的同时,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也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员刘伯坚、邓小平等的帮助下,于1926年9月17日在五原誓师,绕道甘肃东进,参加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北洋军阀大势已去,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华利益,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并从革命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便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准备叛变革命。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7月15日,汪精卫召集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作出关于“分共”的决定,公开背叛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随即与蒋介石合流,使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中途夭折。

 3)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的、正义的

战争。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 进行的。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以及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伐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加强对政权、军队及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性,为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

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但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这次战争中途共产党被抛弃、被屠杀的教训,使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总结: 现在的碧沙岗公园内繁华似锦,绿草成苗,翠绿依依,古柏参天。这一切美好的景象,无不归功于北伐战争中英勇作战的将士们,是他们用献血和生命换来了今日的美好和繁荣。 回首历史,碧沙岗公园只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我们能够透过其中了解那段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能够更加坚定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更能够激发亿万国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即将把国家兴旺、民族富强的伟大使命交给我们,我们断然不可令先烈失望,令国家汗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牢记使命,时刻以国家建设为己任,以史为鉴,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2)费正清 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2月第一版

(3)蒋士第等编:《中国近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

http://bbs.hnehom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110/27/2103431nnbp7n7e7jlxqlx.jpg